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毒理导学团队隶属于海南省三亚市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依托美高美集团4688am重点学科平台,是以曾映旭研究员为带头人、以年轻学子为主要成员的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该团队聚焦前沿、锐意进取、致力于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团队结合海南实际,聚焦于海洋环境新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环境行为、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估研究,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前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海洋环境新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2)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3)新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分子机制与健康风险。
团队合影
潜心治学,学而为师
团队带头人曾映旭就职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任研究员,并担任美高美集团4688am副院长职务。2008年获欧盟Erasmus全额奖学金赴欧留学深造,获欧盟Erasmus Mundus理学硕士、挪威卑尔根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瑞典于默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始终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于2019年归国入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扎根海南三亚,潜心治学育人。目前从事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现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及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资助计划等多项课题,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国际TOP期刊论文12篇),授权专利4项,获海南省首届“千人专项”、海南省“领军人才”,入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积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海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等项目并获奖项。
传道授业,奋发进取
团队实验室具备环境监测和环境毒理相关的实验设备,如高速冷冻型微量离心机、常规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组织研磨机、智能恒温摇床、氮吹仪、固相萃取仪、干式恒温器、旋涡混合器等常规设备。学校和学院具备大型仪器分析平台,包括气相色谱-质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荧光定量PCR仪、酶标仪等,可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保障。
团队秉持着团结上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以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科研。在团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初始阶段,注重打牢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培养科研思维、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阶段,注重培养学术研究能力,鼓励创新,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围绕科研兴趣申请创新科研课题,开展创造性研究,激发研究生的积极主动性;成果产出阶段,着重论文撰写能力的提升和后续科研道路的引导。平时科研生活中,团队坚持“每周一会”,通过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分享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讨论团队成员的研究进展,培养研究生的文献阅读、科学思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团队学术研讨会
在这一培养模式下,在开放、包容、创新、团结的科研氛围中,近三年团队成员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篇,其中在国际顶级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累计授权专利6项,获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等10项。培养的研究生表现优秀,获国家奖学金1人,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4人,优秀研究生2人,优秀毕业研究生2人。
团队成员获得的奖励
团队学术成果
春风化雨,良师益友
在平日科研与工作中,无论多么繁忙,曾映旭老师总会规划好时间,经常和团队成员进行科研互动,及时了解每一位研究生在实验和数据分析中遇到的难题,探讨问题关键所在,直到摸清搞透为止。
团队导师指导研究生开展实验
在论文撰写阶段,曾映旭老师在论文构思、框架构建、数据分析、初稿撰写、修改投稿等各个过程都给予细致的论文写作辅导。研究生杨涛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曾老师在春节期间仍在不辞辛劳地修改他的英文论文,正是历经多次打磨和提升,最终版的文章得到了编辑和审稿人的一致认可,最后成功地发表在了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团队研究生发表的SCI期刊论文
博学明智,见贤思齐
团队积极为研究生创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开拓学术视野和人生视野,了解领域前沿,启发科研思路,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激励研究生们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心。
团队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凝心聚力,以知促行
团队中的5名中共党员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意识。在紧张充实的科研生活之余,团队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例如外业调查实践、三下乡暑期实践、科普公益活动等。团队成员多次获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团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团队开展社会服务所获奖项
相关附件: |